返回首頁 > 新聞中心 > 媒體報道

貴州日報:廢舊電池“變身記”

發布時間:2025-4-6 14:08:00  閱讀數:3518

“哢嚓”一聲,一塊廢舊電池被液壓剪切開,電解液流入密閉管道。48小時內這些材料將轉化為再生鉛材料,重新回到鉛蓄電池的“血管”中,實現變“廢”為“金”。

以“一塊廢舊電池”為支點,撬動起一條百億級綠色循環產業鏈,貴州台江經開區正上演廢舊電池“變身記”。

近年來,台江縣把發展再生資源循環材料產業作為新型工業化的主攻方向,深化“一圖三清單”,形成了以工業大突破推動全縣大發展的良好格局,為高質量發展持續增添綠色新動能。2024年,台江經開區成為黔東南第二個“百億級”園區。

“產品無需運出園區,就可以實現循環利用。”貴州麒臻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星說,貨車每天運送400噸左右,僅運費這一項,每年就可節約4000萬元。

司機吳昌貴輕踩油門,貨車駛向一公裏外的通博TBET集團貴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。車內裝載的精鉛即將成為生產鉛蓄電池的原料。

作為上遊企業,麒臻公司將廢舊鉛蓄電池轉化為再生鉛材料,直接供應給下遊企業通博TBET集團貴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。依托日產14萬隻鉛酸蓄電池的產能,通博TBET公司已成為台江地區最大的規上工業企業、最具規模的循環經濟產業園。

一條“空中走廊”連接起這兩家企業。麒臻公司生產過程中產生的蒸汽,通過密封管道輸送至通博TBET公司。“過去,蒸汽直接排放,造成了資源浪費;如今通過管道運輸,每年節約近600萬元,折合減少碳排放4.5萬噸。”通博TBET集團貴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欽曉峰算了一筆“生態賬”。

緊密的產業集群效應催生了“滾雪球式”發展。2024年,園區引進的17個產業項目中,60%集中於循環產業鏈。

目前,台江已構建覆蓋省內九個市州的回收網點,並輻射西南地區五個省市,填補了區域回收市場空白,成為“電動貴州”建設的重要支撐。

在台江經開區,園區內分布著10台大氣環境監測設備,實時監測空氣質量。“這些設備分布於各個關鍵點位,為園區的環保管理提供了精確的數據支持。”工作人員介紹。

3年來,台江經濟開發區累計投入1億元環保資金,建成生活和工業汙水處理廠、10個大氣環境監測微站、汙染防治用能監控平台,並引入專業環保管家服務,為每家企業量身定製綠色升級方案。

技術創新成為築牢“綠色屏障”的關鍵力量。在麒臻公司低溫熔煉生產車間,低溫熔煉技術將鉛冶煉溫度從1200℃降至400℃,鉛回收率高達98%。曾經的環境“痛點”,成功轉化為綠色“賣點”。

在通博TBET集團數字化車間,工程師欽曉峰展示了企業的“綠色賬本”:投入3.6億元研發費用,用於生產工藝提升和改造。其中研發的“四連工藝”,替代傳統重力澆鑄工藝,使能耗降低30%以上,汙染物排放減少50%。

2024年,貴州台江經開區獲批國家清潔生產審核創新試點;2025年初,摘得“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”稱號。

 

來源: